完美練習

【完美練習】考生必讀聖經

推薦給:考生、想要學習某種技能的人

(如果還有覺得這本書適合什麼樣類型的讀者,歡迎在底下留言唷!)

為什麼看這本書

今天要聊的這本書叫做完美練習,有些人會把他當成是刻意練習的實踐版,裡面提到很多很實用的技巧。

在閱讀的時候也讓我回想起以前學生的經驗,還有出社會後,公司安排一些訓練課程的經驗。

透過與過去的經驗連結,也覺得用這樣子的方法來學習是滿有效率的一件事情,因此想要分享的書中的前兩章,以及我如何把它轉換成在準備考試的時候的一些方法。

重新思考「練習」

第一章 重新思考「練習」
1 不對的練習,只會「越練越錯」
2 集中火力於百分之二十核心技能
3 讓大腦跟隨身體,將技能內化成本能
4 「多次重複」就能啟動創意
5 重設「目標」,精準化為可衡量的「標的」
6 練習最擅長的「亮點」,放大優勢效應
7 多做細部操練,再用模擬戰檢視成效
8 以「糾正」取代「評判」

上面這是書中第一章的小標題。

不對的練習,只會「越練越錯」

我覺得算是練習的核心,這正是所謂的”先求有,再求好“。

有些人可能講求效率,一開始可能沒有注意太多的細節,而重複進行著錯誤的練習,一旦養成習慣之後就很難再糾正回來。

就像是一開始沒有搞清楚加法和減法,就跳去學乘法除法,算到後面都不知道自己在算什麼。

所以在一開始練習的時候,應該要先“確定理解程度”,下一階段才是“確認熟悉程度”

80/20 法則

第二節提到 80/20 法則,表示要集中火力在百分之二十的核心技能。

這就是在說要做考古題和模擬試題呀!

畢竟考試的範圍通常都很大很廣,透過題目的練習來知道這章的重點是什麼,抓出那最常考的百分之二十,認真準備,是掌握高分的技巧之一。

透過不斷的練習,將技能內化成本能

這點講的就是一直不停的刷題目練習,讓自己看到這題就知道它想要考你什麼,變成好像本能的一種反應。

訂立可衡量的標的

然後就是透過訂立可衡量的標的來檢視自己的學習成果。

每次考試總會有一個考試成績,可以訂定像是:我這次段考數學的分數要進步十分,這類的標的來衡量自己的練習是否有效。

以「糾正」取代「評判」

什麼是“評判”?

評判是告知當事者如何改進,而糾正則是更進一步要求當事者重做一次。

當然如果越快的開始進行,成效會越理想。

畢竟練習就是要透過一直重複去做這件事情,讓大腦印象深刻,所以像以前都有課堂隨堂考,一拿到改完的考卷就馬上去看自己做的題目,把它弄懂弄會,我覺得在學習上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如何進行完美練習?

第二章 如何進行完美練習?
9 分析成功者,並進行正確複製
10 將技能拆解,分項練習
11 為技能命名,減少溝通成本
12 模擬真實環境,整合所練技能
13 制定優質練習計畫
14 化分秒為利器,不浪費練習時間

上面這是第二章的小標題

分析成功者

這本書的編排就是循序漸進,首先第一點是“分析成功者”,找出別人為什麼會成功的原因,再加以複製。

更準確的說應該是找出具體的方法。

我之前上過一堂英文課,教我們該如何用英文和別人進行一個 small talk,特別是不會句點別人,英文老師本身是美國人,所以句點別人肯定不是因為語言的問題,而且其實就算是在台灣,大家都講中文,也難免會遇到有些人就是句點王,講沒幾句就不下去的狀況。

當時英文老師就說,因為他自己以前也是這樣子,但他現在學會了,知道要怎麼讓這個 small talk 繼續下去,所以他能夠告訴我們具體該怎麼做。

分項練習

知道了要練習什麼技能之後,接下來就是分項練習。

書中舉的例子是一個業務人才需要具備各種大大小小的技能,例如:運用提問的技巧來確認對方的重點、透過傾聽了解來抓住客戶的心,或是如何說服對方,基本功還有包括開會和講電話的技巧等等。

在逐項列出需要具備哪些技能之後,一一的去練習,等到確認熟悉了某個項目之後,再練習下一個。

其實也是在說練習要循序漸進,回顧第一章所說的,不對的練習只會越練越錯,練習是先求對,再求快。

雖然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會稍感挫折,但慢慢熟悉之後就會很有成就感。

為技能命名

第三小節提到的為技能命名,可能就像是什麼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更實際一點的就是像什麼白努力原理、牛頓三大定律這種一講就知道,喔~原來你在說這個,來減少溝通的成本,才不會又解釋半天。

制定練習計畫

而當要實際開始練習之前,必須要先制定練習計畫。作者提到了三個重點:

1. 以出自數據資料的標的為本,依照需求調整修正

舉例來說,球隊的教練在制定練習計劃的時候,可能會大量的觀看比賽或練習的影片和數據資料,來找出每位球員必須加強的技能,再以這個技能為單位,去算出球員在加強自身弱項時,每個項目該花多少時間練習。

所以是先確立了標的之後,再利用數據去規劃練習的細節,在練習的過程中,再視需求進行動態調整

對應到準備考試的技巧啊,就是先列出自己比較弱的是哪些科目、哪些章節,看看自己每次都是錯什麼類型的題目,然後再逐一的去練習,如果熟悉了就練習下一個。

2. 計劃到最後一秒

這個我覺得好像翻的不是很容易理解,但他的意思是說,在做計畫的時候要把每一個細節都規劃清楚,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

但我自己是沒有試過這樣作,我對於時間的安排上會比較彈性,畢竟長時間的高度練習也是很累人的XD

3. 模擬並調整計畫

作者指的是“針對練習活動作事先的演練”,這樣在真的開始進行練習活動的時候就可以讓效果加成。

我覺得白話一點講可能是,在準備學校的考試的時候,自己在練習時就營造一種“我在考試”的那種感覺,用“我現在在考試”的心態來準備考試。

到了學校,真的在考試的時候,因為事前已經有模擬過那種氛圍,就可以讓實際在考試的時候發揮的較好,其實就跟考模擬考的概念是一樣的。

總結

這本書裡面舉了很多教師工作坊的例子,讓一群老師輪流扮演學生和老師的身分,練習他們在工作坊中提到的種種關於如何教導學生的技巧。

這些技巧除了是告訴讀者“如何教導他人”之外,我覺得也可以用在個人身上,變成“如何當自己的老師”,利用這些技巧來幫助自己練習。

我想到的最直接的應用就是如何準備考試,剛好也連結了我學生時期的經驗,我覺得這樣練習下來真的是挺有效的,特別是針對“準備考試”這一點。

掌握了考古題、每一章的重點,在深入下去練習那最容易考的百分之二十,一定能掌握到基本分數的,剩下的就是看個人理解和應用的程度。

當然出社會之後,很多技能比較不能像以前考試那樣,什麼都可以用分數來衡量,例如怎麼練習煮飯、怎麼評估自己是不是表達能力很好、有良好的團隊能力等等。

但就像第二章說的,一開始要先分析成功者。

我記得我小學的時候,家裏有一本叫做“中學生優勝作文”的書,裡面就是好幾篇得過獎的小學大概三、四年級的人寫的文章,我看一看之後覺得他寫的真的很好,我就跟我哥說我覺得她寫得很好,我哥看完之後反倒不這樣認為,他跟我分析說他寫的好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引用了很多名言佳句、辭藻用得很豐富華麗,再加上一些修辭,所以會讓人覺得文章看起來很豐富。

這時候我就發現原來作文要拿高分,可以透過大量的修辭、引用和詞彙來拉分數,所以我想不管是練習哪一種技能,先找到一個成功的 role model,再去分析為什麼他好,然後練習他使用的那些方法,再訂立一個可評量的目標,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練習是否有效。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