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給:想要了解加密貨幣歷史與發展的人
(如果還有覺得這本書適合什麼樣類型的讀者,歡迎在底下留言唷!)
以太坊的出現
上一章講到中本聰一開始創立比特幣的概念是錢的替代品,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加密貨幣誕生,玩法也變得越加多樣,一些開發人員想要將比特幣區塊鏈應用在貨幣之外的領域上。
但礙於比特幣的做法較侷限,因次較難升級與擴充。
解決的方法可能是讓每個新的計畫推出屬於自己的區塊鏈和代幣,但這樣做會讓每一條鏈都變成一個小型孤島,無法和其他鏈相互交換資訊;
而另外一種方法是創造一條鏈,讓其他的項目(幣)可以建立在它之上,最終誕生的就是以太坊。
以太坊的創辦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是一個 1994 年出生的男孩,2013 年的時候發表了以太坊白皮書。
以太坊的概念是「下一代加密貨幣與去中心化應用平台」,布林特認為不應該一股腦地把本來不是比特幣核心的東西附加到它身上,而是應該要有一個新的平台來支持這些更複雜的功能,也就促成了以太坊的誕生。
以太幣與智能合約
2015年7月30日,以太坊區塊鏈正式上線,主要支援兩種類型的交易:
第一種是以太幣 (ETH),它類似於比特幣,可以用來在以太坊上面進行支付。
第二種是智能合約,它是一種儲存在區塊鏈上的程式,可以用來執行合約,且任何人都可以建立。
一旦達到觸發的條件就會自動執行合約,且無法更改,中間的過程不需要透過律師或其他人,因此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概念。
例如:合約的內容是當自動販賣機收到100 元之後,就會開始製作咖啡,因此當你投入 100 元到自動販賣機之後,自動販賣機就會滴出咖啡,不是茶,也不是可樂。
合約的內容(程式)是公開的,任何人都看得到,因此如果被發現漏洞,就有可能會被有心人士拿來利用(如下面所提到的 The DAO 事件)。
更多關於智能合約的說明及例子可以參考市場先生的這篇文章。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ecentralis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DAO)
布特林2014年在邁阿密的演講當中曾提到最終希望將以太坊打造成一個 DAO。
DAO 是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的縮寫,意思是這個組織的運作不仰賴任何一個人,以上面自動販賣機的例子來說,如果這個智能合約是投入 100 元就會掉出一杯咖啡,那 DAO 就是擁有這個自動販賣機的公司。
如果將多個不同功能的智能合約集結在一起,我們就可以完成 DAO 這個理想。
2013年,布林特在「比特幣雜誌」上發表一篇關於 DAO 的文章,其中寫到:「公司是什麼概念?不就是一群人在一套特定規則下一起工作嗎?但是,這裡出現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我們真的需要人嗎?」
就像一間公司有銷售業務,透過智能合約的編寫,我們可能不需要真的有一個業務來負責銷售,而是可以透過智能合約,一旦從客戶那邊收到貨款,就直接發貨。
The DAO 事件
2016年,以太坊上的一個 DAO 項目,The DAO,被駭客入侵。
這是第一個 DAO 的項目,開賣的時候也吸引了大批買家集資,然而隨後卻被駭客利用其中的程式漏洞而偷走價值約 5000萬美元的以太幣。
幸運的是因為程式被設計成必須在另一個合約帳戶中保管 28 天之後才能把錢領走,使得駭客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就提出這麼大筆錢,同時也給了群眾時間思考該怎麼處理這個問題。
其中有人認為:代碼即法律。
畢竟 DAO 的精神就是去中心化,沒有執行長,所作所為完全依照程式所寫,也不能被更改,因此這些駭客的行為,嚴格上來說並不算”犯法”,因為是程式允許他們這個做的。
但也有人認為,雖然代碼是法律,但系統是為人服務的,如果今天它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那就應該要修改它。
最終,以太坊透過社群投票的方式 (每個持有以太幣的人都可以利用極少量的以太幣來投票) 採用硬分叉的策略,意即讓礦工批准一個臨時的交易,刪除先前遭駭的紀錄,讓所有的以太幣得以回歸原處。
在這個過程中還打造出另一條新的鏈,而原先那條鏈也被改名為以太坊經典(Classic Ether, 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