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這段 Ted talk 中,Tim Urban 用詼諧的方式解釋了拖延大師的腦袋裡發生了什麼事。其中包含了一個理性決策者、一隻及時享樂的猴子、以及一個當焦慮來襲時會被喚醒的恐慌怪獸。喚醒恐慌怪獸的條件之一就是當截止日快到的時候,但糟糕的就是並非每件事都有一個明確的截止期限,例如:運動、和家人相處等等,導致這些事情很容易被無限拖延下去。所以 Urban 認為所有人都是拖延症患者,只是有些人嚴重,有些人還好。但不管如何,Urban 鼓勵我們要了解自己在拖延什麼,同時知道自己的時間所剩不多,所以這些事情應該要盡早開始。
講者介紹
Tim Urban 畢業於哈佛大學政府學專業,獲得文學學士。他曾從事教輔工作,輔導幾乎所有的科目,幫助學生準備SAT考試,SAT學科測試,ACT,GRE和ISEE測試。
有一個部落格:Wait But Why,對各種主題進行深入討論,包括人工智慧、外太空和拖延症。因為對科學和技術的討論而得到 Elon Musk 的關注,所以也有一系列和 Musk 相關的文章。
延伸閱讀:Wait But Why
拖延大師的腦子在想什麼
理性決策者、及時行樂猴與恐慌怪獸
每個人的大腦裡都有一個理性決策者,負責掌管大局,想像未來,做出一切合乎理性的決定。然而拖延症患者的腦子裡還有一隻及時行樂的猴子,專門做一些當下有趣又好玩的事情。這隻猴子比較像是原始動物會做的事,只要會玩、該吃則吃、該睡則睡就好,但在現在這個世界,我們還需要能夠做長遠規劃的能力,因此如果讓猴子一隻掌握方向盤,所有的計畫就會變得一團糟。
幸好我們還有恐慌怪獸,也是猴子唯一害怕的東西。當截止日即將到來的時候,恐慌怪獸就會醒來,猴子一看到恐慌怪獸就會逃到樹上,讓理性決策者重新掌握方向盤,也就是在此時,才讓拖延大師開始真的動起來。
生命日曆
幸也不幸,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一個明確的截止時間,意思是有些事情雖然重要,但並不會喚醒恐慌怪獸,也就沒有人可以阻擋猴子佔據方向盤。因此 Urban 提出了一個生命日曆,每個格子代表一個禮拜,而這整張圖是當你活到 90 歲時所經歷過的所有禮拜。
如果你把目前歲數的星期都劃掉,會發現其實時間所剩不多了。Urban 提醒大家要去留意自己在拖延的是什麼,以及這些事情應該要盡早開始,畢竟時間所剩不多了。
單字
bump sth up
增加,提高(數量或尺寸)
The distributors will probably bump up the price of the software when the next version is released.
當下一個版本發佈時,發行商可能會提高軟體的價格。
procrastination
拖延
This is no time for procrastination – we need decisive action.
現在不是拖延的時候──我們需要採取果斷行動。
perplex
困擾
The disease has continued to perplex doctors.
這種疾病仍然困擾著醫生。
gratification
滿足感
Some people expect instant gratification (= to get what they want immediately).
有些人期望即時滿足(=立即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mayhem
混亂
With 20 kids running around and only two adults to supervise, it was complete mayhem.
20個孩子到處亂跑卻只有兩個大人看管,完全是一片混亂。
momentum
動量
Once you push it, it keeps going under its own momentum.
一旦你推動了它,它就會在自己的動量作用下持續運動。
epiphany
頓悟
個人心得
這則 TED 演講算是一個非常知名的拖延症演講,其中提到的恐慌怪獸也在很多與拖延有關的文章或影片中被引用。我覺得這當中可以學習的是講者演講的技巧,從語氣、手勢及節奏掌控帶動整個演講有趣的氛圍。
同時也讓我思考了自己拖延的狀況,短期來看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很會拖延的人,當面對有期限的任務時,我很擅長拆解,甚至有時候會提前將任務完成。但是長期來看,對於與家人相處、退休計畫、運動與個人健康等需要長期規劃又沒有期限的事情,就比較難制定策略與執行。
有趣的是,很多人在分享自己短期拖延的經驗時都提到了大學生活,常常會熬夜念書,或是把報告和作業拖到最後幾天才寫。這麼做的理由不外乎是覺得自己只需要這點時間就可以完成,又或者是想要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就算我只念一個禮拜的書,也可以 pass 這門學科。不過當中有一位夥伴提到他大學的時候修了一門藥草相關的課,要背很多專有名詞,而且是需要寫出來的那種,他覺得如果說是像這種要背一堆專有名詞的課,就沒辦法拖到最後一刻才準備,必須平常就要有計畫的慢慢背才行。
至於長期來說,大家都有減重計畫。一個公認有效的方法是每天紀錄自己體重的變化,甚至有人提到他用一個 app 去紀錄,如果他達標的話,app 還會給予一些獎勵機制,就更增加了他的動力。聽完其他人的分享之後,我覺得有一個可以採行的策略是:將需要完成的事情變成一個固定的任務。例如你希望可以維持個人的身材與健康,就安排每周固定時間去運動;又或者想要存錢,就規劃每個月薪水入帳的時候把錢轉去存款帳戶。不用太過於去計較長遠的目標和計劃,只要時間到就去做,可能會是一個壓力比較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