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的政治與經濟

【加密貨幣的政治與經濟】加密貨幣的誕生

推薦給:想要了解加密貨幣歷史與發展的人

(如果還有覺得這本書適合什麼樣類型的讀者,歡迎在底下留言唷!)

加密貨幣的概念

加密貨幣設計的初衷,是想要打破 “政府” 的概念,創造一種 無國界的數位現金

1990 年代初,一群自稱是 “密碼龐克 (cypherpunk)” 的人所組成的聯盟,在舊金山灣區開會。

他們認為網路是一個自由自主且不受限制的空間,但政府的存在卻會破壞這個理想,因為政府會透過網路來監視用戶,而加密技術則可以讓使用者隱形,最終產生的結果就是”加密無政府狀態 (crypto-anarchy)”,進而衍伸出一種無國界的自由貿易系統

然而這樣的市場該用什麼樣的貨幣進行交易

如果是使用信用卡或銀行提供的電子交易系統,甚至是使用現金都是不可行的,因為這樣達不到匿名的效果。而且使用當前的貨幣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貨幣的價值可能會受到政府政策的影響而改變,而不是根據某種穩定的內在價值來決定,例如可以兌換多少黃金。

因此勢必需要出現一種新的貨幣,具有匿名性轉帳的快速及方便性、如果同時又能有穩定的內在價值就更好了。

而這樣子的貨幣就是加密貨幣。

發行加密貨幣所面臨的挑戰

然而要創造出這樣子的貨幣其實是有很大的挑戰的。

一幣多付

第一個要面臨的挑戰是”一幣多付“的問題。

在現實世界中,每一張鈔票是由原子所組成的,是一個實體的東西,這讓這張鈔票成為獨一無二的鈔票,所以當這張鈔票被付給別人的時候,你就不再擁有他了;

但在數位世界,東西是由 0 和 1 組成的,就像現在當紅的 NFT,其實他只是一張 jpg 圖片,即使你把它賣出,你依然可以擁有這張圖片。這樣造成的問題就是可能會有不誠實的人使用同一個幣去支付給多個人

有一個很簡單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讓第三方做仲裁,去紀錄並核准每一筆交易,就像現在銀行所做的事。但這就會衍伸出第二個問題:集中化

集中化

這顯然違背了當初密碼龐克對於自由貿易市場的初衷。為了不把權力過於集中在單一方手上,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更加龐大的審核組織,一個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加入去中心化的獨立仲裁網,由上面的人去紀錄每一個使用者所擁有的錢的數量,並核准交易。

匿名性與公平性

但這就衍伸出第三個問題:由於在這個理想的自由貿易市場裡,所有人都是匿名的,因此你也無法檢查這些仲裁者的身分,若是有某一個人操控一支傀儡大軍,以達成批准交易所需要的多數決,你也無從得知。但這對整個系統的公平性顯然是有危害的。

因此要怎麼創造出一個讓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加入(去中心化)、但政府機構或犯罪組織又無法輕易滲透,同時還要提供一些獎勵措施來獎勵那些自願當仲裁者的使用者,就成為能否實現這個匿名自由貿易市場的關鍵

中本聰的白皮書

2008 年的時候,加密郵件討論群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裡面提到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這種系統不需要第三方的介入,而這封電子郵件的署名就是中本聰。(全文請參考:http://www.bitcoin.org/bitcoin.pdf)

中本聰是一個化名,關於他的真實身分至今沒有人知道。但他提出的這個點對點交易系統,也就是比特幣,卻大大的推進了加密貨幣的發展。

比特幣是什麼

中本聰寄到加密郵件討論群裡面的文件,標題叫做【比特幣: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

在中本聰的設計裡面,比特幣的交易需要透過兩把鑰匙來進行,一把是私鑰,一把是公鑰。

私鑰是自己的,必須要慎加保密,而公鑰就像是一把鎖,可以隱藏發給收件人的內容,而當收件人收到之後,也只能用收件人自己的私鑰解鎖。

所以當擁有比特幣的人想要花用自己的比特幣時,需要透過自己的私鑰,而且必須知道對方的公鑰,才能將錢轉到對方的帳戶中。

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是透過叫做「錢包」的設備或軟體來進行管理。

透過這樣的方式,比特幣達到了匿名性,但我們還要解決剛剛提到的仲裁問題。

當有人要做付款的動作時,比特幣並不是直接從A發給B,而是先創建一筆交易,裡面包含付款人和收款人的訊息、比特幣交易的數目、還有付款人當初取得該筆金額的交易代碼(類似一種數位權狀)。

之後這筆交易會在仲裁網上公布出來,然後會有很多台運作比特幣軟體的電腦 (稱作節點 node),開始檢查付款人是不是真的擁有他將要花掉的這些錢。

每一台電腦(節點)都會擁有一本線上總帳(ledger)的副本,上面記錄了所有執行過的比特幣交易。

因此當有一筆新的交易進來的時候,就會經過一個又一個的節點來檢查這筆交易是否合法,如果正確無誤,這筆交易就會獲得批准,但還不會立即生效。

確認這筆交易並在帳本中登錄這筆交易是礦工(特定子節點 subset of node)的工作。

礦工必須將這些獲得批准的交易打包成一個區塊,然後用最快的速度紀錄到總帳中,最快的人就會獲得一定數量的比特幣。

這個過程就必須要互相競爭,競賽的項目是解決一個數學難題。礦工必須將區塊的交易數據轉換成一個 256 位元的 hash(可以想像成是一串固定大小的數列),同時必須以一定數量的零作為開頭,這使得礦工必須在交易數據中添加一個額外的隨機數字來符合條件。至於要怎麼找到這個隨機數字,就是要一個一個嘗試,直到他找到答案為止。

所以在中本聰的設計裡面,挖礦的過程需要依賴龐大的電力跟電腦的運算能力,而這也是後續為人詬病的地方,但同時也是這個系統被稱為 “proof-of-work” 的原因。

此外,比特幣的總數是有限的礦工獲得的比特幣獎勵每四年也會被砍半,而若是有用戶要求要優先處理他們的交易,礦工也可以跟這些用戶收取少量的比特幣費用。如果最後一個區塊都被挖出來之後,礦工的獎勵就由交易費用組成。

是什麼賦予了比特幣價值

根據中本聰在2010年發表的文章(https://satoshi.nakamotoinstitute.org/posts/bitcointalk/threads/137/),他假設存在某一種稀有金屬,除了可以輕易從 A 傳給 B 之外就一無是處,那麼任何想要遠距離轉移財富的人都可以買一點這種金屬。

因此比特幣的價值應該就來自於移轉的便利性只要市場上有人覺得他有用,他就有存在的價值

比特幣的蓬勃發展

2011 年開始,一些以比特幣為藍圖而不同形式的加密貨幣也紛紛誕生,同時一個名叫羅斯烏布利希的人在暗網上推出毒品交易平台「絲路」,並用比特幣作為平台的交易方式。

雖然比特幣的匿名性實現了加密無政府狀態的理想,但被有心人士拿來利用之後,反而被貼上一個犯罪貨幣的標籤,一直到「絲路」關閉,才讓比特幣開始變成投資人願意投資的工具。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雖然「絲路」的出現讓比特幣汙名化,卻也帶動了比特幣的使用量,使得比特幣的價格開始飆漲,從原本不到一美元的價格,推升到一枚1132美元,而現在比特幣的價格大約是一枚 46600 美元

比特幣是貨幣還是投資工具

至於該把比特幣定位成貨幣還是投資工具?

如果是投資工具的話,那麼投資人可以購買和收藏比特幣,但如果是貨幣的話,比特幣就必須要有更快的交易速度。

畢竟以中本聰的設計,比特幣交易的速度實在無法與 Visa 這種信用卡公司相比,原因是因為中本聰設計的區塊可容納的交易量太小,進而限制了交易速度。所以開始有人討論是否應該把區塊變大的問題。

但區塊變大會造成電腦需要更多的儲存空間,造成的結果就是經營節點的成本提高,可能會使權力集中在少數人身上。

至此,比特幣分裂成兩派人馬,一派是支持區塊變大的人,一派是支持在不擴大區塊的前提下,將更多的交易資訊塞進去。

2017年,支持把區塊變大的人推出了”比特幣現金 (Bitcoin Cash, BCH)”,詳細的資訊讀者可以再自行去搜尋,這邊就不多贅述了。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Newest
Old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
返回頂端